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

她是活著的


究竟,是如何衝量一個城市的文化質素?當然,不是城內的文娛藝術區有多大或有多少個建設宏偉的博物館,更重要的是市民對文化、藝術的熱誠。而這熱誠不是用金錢堆砌出來,而是來自人民本身的。

來到多倫多,乘搭得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地鐵。與香港的不同,這裡的地鐵系統比較落後,人手操作,於漆黑的隧道中暫停是每天預計之內。破破落落的車廂與極度擠迫的繁忙時間,人聲夾雜著車輪與路軌的摩擦時產生刺耳的聲音,本身是個極不適合閱讀的環境。然而,事實是另一回事。除了部份人聽著iPod,埋首閱讀Blackberry上的文字外。大多數人都拿著免費報章及書籍看。書籍方面,大多是小說,這亦解釋到地鐵站的商鋪有小說出售,與這邊的書店,fiction 與 non-fiction的比例差不多是1:1的原因。無論上班、下班、上課、下課,他們的手總是拿著一本書。熱愛書的程度和自稱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的人們愛看八卦雜誌一樣。當然,看免費報章的人,有不少是為看Paris Hilton的獄/慾海生活、威廉王子的戀情發展。不過,這反映這個城市的多元化。當你看見車視中,同時有人閱讀「經濟學人」或其他學術期刊,你便會明白。


街頭表演、活動,可能只是對香港人來說是新鮮的。一來街道狹窄,二來是當你拿起結他,放聲高唱海闊天空,旁邊商鋪的靚靚Sales便致電報警投訴噪音污染。在這些先缺條件下,街頭表演的種子難以滋長。其實,街頭表演不局限於歌唱。你還可以看見有晝家利用粉筆於地上晝出蜘蛛俠或達文西的名晝。又或一個藝術家將自己全身塗上金色,化成銅像。這邊有基督徒朗讀聖經,那邊又有伊斯蘭教徒派發小冊小介紹其宗教。假日,更有無數的人圍觀著不同的表演單位。有點意外,他們不是於一些由政府晝出來的地方表演,而是在大型商場旁邊。商業與藝術是如此接近的。

這個城市,除了追求身外的財富外,還有心靈上的滿足。她是活著的。

哈,但地鐵真的很殘舊,張本力,請你快些正視這點。


在香港,他會否因為發表二級不雅圖片而罰款呢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