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

博士的思考方式

香港,近年不知道何解出現了一股重整道德價值的風氣,假借宗教之名打壓言論、出版自由。最近事情有新發展,一位有博士學位的福音節目主持,於專欄上發表高論,為這股怪風護航。

該作者引用聖經經文,指出「道德主義」與「偽道德主義」之分別,並批評時事評論員在資料搜集不足的情況下,錯用「偽道得主義」來批評明光社等組織。我無意挑戰博士主持對聖經經文的解讀,但他有提出理據回應香港這次道德風波嗎?正如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一樣,走進皇后碼頭,掛著非常動聽的「走入群眾,聽取市民意見」的公關手段,不停重複皇后碼頭是非拆不可,非拆不可的。沒有正面回應保育人士提出的各種方案、要求,便笑面離去。整篇文章,根本沒有深入討論明光社在香港的所作所為。只是在感到被筆伐的情況下,心有不甘,作出筆墨的抵抗。

更可笑的是,作者於同一篇文章內,將那些時事評論員的行為晝分為「泛性慾主義」,透過批評這股怪風來為發泄慾望鋪路。博士未免壓抑得太久,思想只有二元對立,先是將自己置於道德高地,然後將意見不同的人通通壓迫為「泛性慾主義」支持者,這也許是博士一廂情願的看法。究竟他有沒有了解一下明光社等組織與社會人士這次對役的論點、理由?真的只為發泄慾望的動筆嗎?

既然博士對道德價值的維護如此熱衷,不彷考慮與明光社北上神州,重整祖國的道德價值,以防在大國崛起之際而道德淪亡。你看,內地城市已愈來愈開放,上海、深圳等城市每年都會有性文化活動,你不擔心嗎?盡點愛國愛港的棉力也好。

2007年8月1日星期三

這是我們的政府

在清拆天星之時,覺得以新代舊一直是我城發展重要的一部份。無錯,對於一個只有二十歲,住在屯門的年青人,沒有特別事,不會走到海港彼岸的中環。故此,天星、皇后不是我集體/個體回憶。然而,當我接觸是次保育運動及政府政策的資料,不免令人質疑特區政府的施政態度,這是有誠信,肯聽從民意的政府嗎?

不談集體回憶,不談大會堂、愛丁堡廣場、皇后碼頭三為一體,不談公共空間。先討論政府的鬼鼠行為。跟據政府的說法,是次填海,目的是解決中環塞車問題,故需要增建一條P2繞道。而政府一直以來提供的設計圖都是一些公園和商場。直到有人發現其中一幅設計圖突然多了一個解放軍碼頭。這時,有關方面才解釋這是港英時代,中英政府協商出來的,現在改不掉。是否有需要興建軍事碼頭的問題,由軍事專家解答。但是,為什麼政府像魔術師大衛高柏飛一樣,將解放軍碼頭變走?是解放軍碼頭不見得光,還是希望瞞得過市民,藉此取得市民對填海的支持?要知道解放軍碼頭的面積是何其的大,它不是一張木椅,要刪去就刪去,要加上就加上。政府對此並沒有將之視為一件要事。當你想到有偽鐘樓的中環碼頭時,途經那條長得要命的行人路時,不仿看看身旁的圍板,上面的新海濱設計圖,依然沒有解夜軍碼頭。政府,妳何時說出真話?

此外,包括林太星期日在內的公關Show,政府一直沒有正面回應由民間所提出的各類保育、填海方案。每次只是說不可行,要用更多的錢,但又沒有交待不可行的原因。究竟,政府有沒有誠意與市民大眾、保育人士和建築師溝通?這是走入群眾、重視民意的政府嗎?還記得曾特首較早前說過,要讓市民一起參與政策制定。現在,政府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,非拆皇碼不可,是否特區政府集體失憶?

當大家看到被本地傳媒稱之為激烈的肢體抗爭時,不要覺得保育人士作出無謂的行動。因為他們面對的正正是愛說謊話、漠視民意、集體失憶的政府。這只是他們能夠做的最後一步。

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

茶餐廳

相約好友於旺角書店、商場遊走。三時多,食慾驅使我們走進一間茶餐廳。本來打算到一些二樓咖啡室,一來可以倚靠落地玻璃,於冷氣間細看旺角人山人海的景象,二來可扮作文藝青年,拿起咖啡杯,討論香港的文化起落。但最後還是面對現實,到一間茶餐廳醫肚。

香港的茶餐廳大概可分為兩類,簡單來說是有新舊之分,而能夠勾起大部份港人的集體回憶,當然是舊式茶餐廳,吊扇之下,客人坐在木製的卡位,品嚐剛出爐的蛋撻,細味老師傅調較的奶荼,半天很快便過去。這一間是連鎖式經營的茶餐廳,燈火通明,冷氣充足,伙計們穿著制服,雖然有些衣不稱身,但也想向顧客表達其團體、專業精神。與舊式茶餐廳相同的,只剩下桌椅的報局和食客高談闊論的場面。若要將之放在香港飲食文化光譜中,我會毫不猶豫的將她放在舊式茶餐廳與連鎖快餐店之間。至少,朋友叫的餐蛋公仔麵,我叫的鴛鴦是港人創意之作,Mix & Match是香港人獨有的飲食文化。這一刻,忽然想像Twins一樣,說一句﹕「我好拋愕自己係香港人!」

期間,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旁邊兩名英國遊客,30多歲的父親和天真可愛的女孩。心中不禁有個疑問,他們是怎樣點菜?不是說茶餐廳沒有準備好英文餐牌,因為這是沒有必要的。或者,出於他們的好奇來到茶餐廳,並帶著冒險精神點菜。而他們心中亦充滿疑問,例如不明白伙計為何給了他們兩個小碗。又如聽不明伙計解釋凍開心為何物時,只好要一支樽裝水。在雞同鴨講的情況下,雙方面只可無奈接受。這時,心中出現一幕語常會廣告,一名懂得英語會話的侍應走出來為他們服務,然後便得到升職機會。同時,田北辰主席走出來說職業英語的重要性。然而,伙計依然熱情,用有限的英文與他們溝通,指著意大利粉,問他們﹕「Good?」遊客點頭回應。

荼餐廳,帶給我們的,何只是能滿足食慾的菠蘿包和奶茶呢?

2007年7月11日星期三

她是活著的


究竟,是如何衝量一個城市的文化質素?當然,不是城內的文娛藝術區有多大或有多少個建設宏偉的博物館,更重要的是市民對文化、藝術的熱誠。而這熱誠不是用金錢堆砌出來,而是來自人民本身的。

來到多倫多,乘搭得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地鐵。與香港的不同,這裡的地鐵系統比較落後,人手操作,於漆黑的隧道中暫停是每天預計之內。破破落落的車廂與極度擠迫的繁忙時間,人聲夾雜著車輪與路軌的摩擦時產生刺耳的聲音,本身是個極不適合閱讀的環境。然而,事實是另一回事。除了部份人聽著iPod,埋首閱讀Blackberry上的文字外。大多數人都拿著免費報章及書籍看。書籍方面,大多是小說,這亦解釋到地鐵站的商鋪有小說出售,與這邊的書店,fiction 與 non-fiction的比例差不多是1:1的原因。無論上班、下班、上課、下課,他們的手總是拿著一本書。熱愛書的程度和自稱亞洲國際都會的香港的人們愛看八卦雜誌一樣。當然,看免費報章的人,有不少是為看Paris Hilton的獄/慾海生活、威廉王子的戀情發展。不過,這反映這個城市的多元化。當你看見車視中,同時有人閱讀「經濟學人」或其他學術期刊,你便會明白。


街頭表演、活動,可能只是對香港人來說是新鮮的。一來街道狹窄,二來是當你拿起結他,放聲高唱海闊天空,旁邊商鋪的靚靚Sales便致電報警投訴噪音污染。在這些先缺條件下,街頭表演的種子難以滋長。其實,街頭表演不局限於歌唱。你還可以看見有晝家利用粉筆於地上晝出蜘蛛俠或達文西的名晝。又或一個藝術家將自己全身塗上金色,化成銅像。這邊有基督徒朗讀聖經,那邊又有伊斯蘭教徒派發小冊小介紹其宗教。假日,更有無數的人圍觀著不同的表演單位。有點意外,他們不是於一些由政府晝出來的地方表演,而是在大型商場旁邊。商業與藝術是如此接近的。

這個城市,除了追求身外的財富外,還有心靈上的滿足。她是活著的。

哈,但地鐵真的很殘舊,張本力,請你快些正視這點。


在香港,他會否因為發表二級不雅圖片而罰款呢?

2007年6月24日星期日

新興問題與中國責任論

中國在過往十多年,給國際社會的印象是一個發展中國家、世界工廠,而在媒體上的新聞,都離不開軍事開支透明度不足,人權狀況需要改善。中國則往往作出腔調、口吻一樣的回應,例如外國事務上指手劃腳,粗暴干涉中國內政。然後,這些新聞便慢慢失去登上頭版的價值,等待周年報告再出台或下次總統大選再被提。然而近兩年,與中國一起出現的字眼,則是蘇丹達富爾問題和溫室氣體排放量,並不是只談和平崛起便可解決。


20088月,奧運會將於北京舉行,報紙上,與奧運有關的新聞並不是什麼運動員將參賽,會打破什麼世界紀錄,而是有國際組織呼籲抵制北京奧運。達富爾人道問題絕不是近一、兩年的事。與中國拉上關係,源於去年的中非合作論壇,五十多位非洲元首、代表到北京聚首一堂。會後,中方公佈多項經濟合作計劃,包括免除債務、能源投資。歐、美多國或多或少被中國的號召力嚇倒。自此之後,報章談到達富爾人道問題時,除列出難民數字之外,還會仔細地計算中國油公司在蘇丹及非洲等地的投資額,並附有一篇中國責任論的評論。此外,今年法國總統大選,多名候選人亦將達富爾難民問題拉到奧運會上。當然,實則上只成漣漪,但由此可見,中國在國際社會,應負上協助改善第三世界國家人權狀況的責任,是有不少市場。若有留意,達富爾難民問題,開始正受到廣大傳媒關注,成為中東問題、恐怖主義後的主要新聞。且看看來年美國總統大選,談到"Darfur"時,接住是否"China"


近年,多份報告均指出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於未來一、兩年超越美國,成為世界上第一排放國,真正做到「超英趕美」。最為開心的國家首選美國,仿佛放下心頭大石,在不同的環保會議、各國高峰會,都指出除了已發展中國家外,發展中國家亦需要負起全球暖化的責任,當中更點名中國及印度。而電視有關全球暖化的節目,例必提到中國,先是播出北京奧運各大場館的興建狀況及上海的繁華景象,然後就是一片黃沙的北京大街,氣車排放黑煙的晝面。值得注意的是,無論當權者是否真心推動環保,抑或只是作為競選時的拉票籌碼,環保問題總會被提出,並且被拉到人類的道德高地,沒有左右、保守與開放之分。中國面對世界這些批評,除了指責歐、美等先進國家是種下全球暖化的禍根外,有沒有令全球人民滿意的回覆呢?


無錯,解放軍沒有在達富爾地區當擔任何角色,大氣層的大孔不完全是中國弄破的,但人道、環保問題,作為走出亞太,面向世界的中國,是不能逃避。你可以說這都是西方社會防範大國崛起所提出的中國責任論,然而,作為地球的一分子,影響力漸增的國家,是否應做得更多,更加賣力?以免終日被外國指責在國際事務上,只故利益,沒有負上應有責任。

2007年4月3日星期二

一場戲

兩場電視辯論、4000人造勢晚會,當選後走上雙層巴士頂層,於鬧市中向市民謝票,並以沙沙的聲音放聲高叫「我會做好呢份工!」一時之間,以為自己處於有民主普選的地方,手裹握住一張選票。

這個月來,兩位特首候選人、傳媒及普羅市民都假戲真做,完全沉醉於自己的角色中。無論肯定當選,抑或肯定不會當選的都在辯論中說「假如我當選特首的話...」觀眾亦作配合,一方面有人支持曾蔭權連任,一方面批評梁家傑只懂辯論,沒有行政經驗,又批評他沒有料子當特首。停一停,諗一諗,請大家弄清梁家傑的參選目的,他是希望透過是次參選,為香港帶來一個有競爭的特首選舉及借此突顯小圈子選舉的荒謬。後者在曾蔭權高票、高民意當選而未能成功,前者效果亦有限。但無論如何,他本人始終不是想透過選舉而成為第三屆行政長官。花精神批評他沒有能力當特首,不如查找曾蔭權政綱的不足,至少是為香港的未來作點思索。

另外,不要因為兩名候選人鋪天蓋地的宣傳便以為我們能夠選特首,一切都只是一場戲。投票選特首的仍是800名選委,其他600多萬人呢?對不起,我們沒有投票權。選舉制度一直沒有改變,老闆們只能看著更有權、更有勢、更有錢的老闆投票。

2007年3月29日星期四

本網誌於今天起由 http://rickyfung1228.blogspot.com/搬往這新位置。

先貼去年11月20日所寫有關特首選舉的舊文,現在選戰過後,不知再看時,感覺如何呢?